







2025年2月28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携手四大航运公司签署了重要合作协议,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一单制”多式联运时代正式开启。首趟班列已于3月19日从江西樟树出发,搭载工业用盐,经铁路和海运直达辽宁营口港,成功实现高效物流转型。
传统物流模式中,企业需要分别与铁路、港口及公路等多个主体对接,这不仅耗时,还增加了运输成本。而新推出的“一单制”物流模式,通过一张运单将铁路与水运串联,明确了责任主体为铁路,从而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本次从江西至辽宁的运输案例显示,运输时间缩短5天,成本减少10%。这一制度创新不仅打破了港口、铁路与海关之间的壁垒,还促进了物流的全面协作。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江西某企业的仓库,工作人员仅需点击95306平台,便能一键完成跨省联运申请。国铁集团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优化货物调度,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提升了运输安全和效率。港口装卸系统实时查询船期,确保资源的科学调配,动态规划最优运输路径,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对实体经济形成了积极促进。
此外,国家物流格局也迎来了深层次变革。在完善的铁路干线网与长江水道、沿海港口及公路网络的衔接下,中国构建了立体化的运输体系。例如,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生产的电子产品可通过中欧班列直接装船,无需换箱,运输时效较传统方式缩短了40%,成本仅降低了15%。这样的无缝连接,展现了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发展,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
总之,“一单制”多式联运模式的推广,是中国物流行业的效率革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让经济节点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加高效的运输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