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溪洛渡水电站万千移民中的一员,他是深耕汽修领域三十余载的“老黄牛”,从月薪50元的修车学徒,到年营业额超500万元的企业老板,他就是永善县东鑫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袁东。
上午9点,记者走进东鑫汽车维修厂,举眼一看上下两层场地内,待修和保养的车辆全部停满,进出车辆络绎不绝。一位身穿灰色工作服,体型微胖,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他一会儿热情接待进店客户,一会儿手把手指导学徒排除故障,一会儿亲自操刀上阵维修车辆。看到有人进店,他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接待我们。从其他修车工人的口中,我们得知,他就是今天采访的主角。刚开始说明来意时,他还有些拘谨,但说起他的创业历程,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
时光回溯到1995年,15岁的袁东带着爷爷“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叮嘱,只身赴昆明一家汽修厂当学徒,从钣金修复技术学起。那时的他拿着微薄的薪水,心中却立下了开厂的志向。“当学徒的时候前三个月没有工资,之后每月有50元。我挺喜欢汽修的,当时就想把每一个工种都学会,回来好开厂。”回忆往昔,袁东摩挲着掌心的老茧笑道。七载寒暑间,这个少年逐步将机械维修、电气维修等技术逐一攻克,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2年,袁东返乡经历多年深造后,2010年的首次创业铩羽而归。2012年,袁东与妻子杨群二次创业时,高昂的创业成本让他们陷入了困境。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历程,杨群感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连付配件商材料款的钱都没有,都需要贷款。”
命运在2013年送来转机。为支持溪洛渡水电站项目建设,袁东一家从黄华镇甘田村搬迁至朝阳坝。移民安置补偿款对急需创业资金的袁东来说,恰如天降甘霖。袁东摒弃坐吃山空的想法,果断将补偿款全部投入到汽修厂的建设中。他坦言:“这份补偿款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资金上有了支持,我们创业就更有信心了。”
2014年,永善县东鑫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后,袁东夫妻俩齐心协力,毅然贷款购置新地、增添设备,实现从小店面到规范企业的关键跨越。2018年9月,东鑫汽修厂顺利搬迁,场地从500㎡到2500㎡,员工从6人到24人,业务涵盖了汽车保险、维修、保养全链条,成为永善规模较大的汽修厂。凭其诚信的经营理念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这些年我们几乎都选择在东鑫修车,这个修理厂很规范,修理、保养流程清晰,老板对员工要求严格,师傅修理经验也丰富,卫生也保持得好,我们是非常满意的。”东鑫汽修的长期客户孙昌杰说道。
时至今日,袁东对汽修的热爱丝毫未减,仍然定期参加各类汽修培训,不断学习新的修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堪称汽修行业的“全能型人才”。在修车过程中遇到棘手的“疑难杂症”,他总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员工,带领团队共同成长进步。同时,袁东也没忘记为家乡发展出力,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厂里的学徒、员工,或是本地的水电移民,或是附近前来学艺的年轻人……他们在袁东的带动下,纷纷踏足汽修行业,实现了就业致富。
修车师傅王铭在东鑫汽修工作6年有余,在袁东的悉心指导下,他如今不仅能独立作业,还能指导新学徒。在他眼里,袁东不仅是老板,更是领路人。“我现在主要负责机电维修,工资每月8000-9000元,还包吃包住。袁总人很好,工作和生活上都很照顾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耐心地给我们解答,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王铭感激地说道。
在袁东的带领下,东鑫汽修先后荣获全国汽车维修行业2021-2022年度诚信企业、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检查点优秀示范企业等称号。如今,在新能源浪潮中,袁东展现出他高度的敏锐性。2024年,他不仅加盟汽修连锁品牌“小拇指”确保配件品质,还与绿动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定期派送员工免费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持续更新维修技能。谈起下步打算,袁东信心满满地表示将会继续学习,不断优化设备、提升服务质量,和东鑫汽修厂一起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