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04:56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手机看视频
马志海,南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即使每天说足15分钟,也会有许多未尽之言”。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大力弘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树个典型评个模范,讲究不图名不图利。但是,这种宣传教育,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唯利是图、昧着良心挣黑心钱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在北京地铁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北京车展期间,下起了大雨,为方便观展乘客,地铁15号线余件免费雨衣,然而就在工作人员发放雨衣时竟遭哄抢,而这些免费雨衣出得站外,便被游商以每件10元的价格向路人兜售。最后,民警抓回5名小贩并没收全部雨具。
很自然的,“素质论”会被用在对这件事的声讨上:哄抢了雨衣,然后转手倒卖,因涉案金额太小,无法扣上不法商贩的帽子,于是新闻报道里用了一个稀罕的称谓叫游商,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民警出动抓现行,也只能收缴雨衣然后教育规劝后放人了事。无论是地铁员工还是现场的路人,还有出动抓人收缴雨具的警察,都会说这些游商小贩素质太差,人家地铁免费派发雨衣,无疑是做了一件给群众提供方便的大好事,可这些唯利是图的小商贩,居然把免费派发的雨衣转手倒卖牟不当之利,这素质实在是太差了。
然而,指责几个小贩唯利是图、素质低下很容易,但由点及面地看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以市场经济的名义贪得无厌地敛财实在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比如说路桥费,某些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表露无遗,五一期间全国许多地方的景点门票报复性地疯涨,更是令某些景区透着一副山大王的尊容,再看那些银行,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多如牛毛,而随着财政收入的跨越式增长,本应由政府无偿提供的公共服务却不见多多少。这,还算是摆在眼前的明账,如果说起各种潜规则,就更是给民众做了唯利是图的恶劣示范,有手握审批大权的部门不给钱不办事的,有借各种工程项目暗中敛财中饱私囊的,更有不断被刷新的贪腐纪录摆在那里,凡此种种,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人放弃道德操守,“不可为”的底线也不断被拉低。
我无意为那几个唯利是图的游商辩护,只是,假设被抓的小贩来一句“人家一贪就是几十上百亿,我赚这么点小钱又算什么”,不知那抓人的警察会怎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