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线日粉墨登场,时间拉长至10天9夜,号称“史上最长”,后备动员人数也创新高。此外,演习过程中还同时实施“城镇韧性演习”。虽然当局吹嘘这是“实战、实时、实兵”的一场演练,但从其内容安排看,仍摆脱不了“名为演习、实为演戏”的困境。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日晚痛批,“”是绝路,统一挡不住。不管当局如何装腔作势、穷兵黩武,都是不堪一击的“花架子”。
台陆军542旅10日晚在桃园新屋区执行任务时,M109A5自行榴弹炮车疑似因夜间视线辆汽车,居民楼的水管也受损。
台军“汉光”演习自1984年起举办,前身为台军与美军顾问团的“联合军事演习”,台美“断交”后由台湾自主举办。“汉光”本意为“大汉光复”,演习内容从早年攻击对抗,逐步转为全台性防卫。
今年的“汉光41”号演习,实兵演练期程从去年的5天4夜,增加到10天9夜。据台“国防部”发布的消息,实兵演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月9日至12日模拟解放军“犯台”可能行动,“想定敌人将借升级灰色地带袭扰,由训转演、由演转战”,台军应对“灰色地带袭扰”进入备战部署阶段;第二阶段为7月13日演练解放军对台进行联合火力打击,台军部队进入联合反登陆阶段;第三阶段为7月14日至18日模拟解放军发动岛上作战、纵深作战等,台军按其攻势进展实施滨海暨滩岸战斗、纵深防御暨持久作战等演练课目。
台“国防部参谋总长”梅家树宣称,“汉光41”号演习延长时间主要演练重层“纵深防卫”战略,目的是“延缓敌军进攻、消耗其战力,并争取时间反击或等待外援”。对此,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认为,从这次的操演强度以及动员规模上看,台军的战略思维已经从“立即备战”转型为“持续应战”。
台湾“中央社”称,有别于往年“汉光”期间均有大致固定的进程,例如依序为战力保存、应急作战、整体防空、联合截击作战、“联合国土防卫作战”等,今年天数拉长,演习过程将尽可能趋近真实状况,因此首次纳入应对“灰色地带袭扰”。有将领称,过往的“汉光”普遍结束于“滩岸歼敌”阶段,但今年演练场域则从“滩岸”一路到“城镇”,并“模拟在解放军进入台湾大小城镇的情况下,演练纵深防御及持久作战”。此前的“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去中心化指挥管制”“交战规则(ROE)”等也是此次的重点。
台陆军的一辆军用卡车10日参加“汉光”演习,在南投县一十字路口,疑似因视线死角将一辆电动车连人带车卷入卡车底。
所谓“城镇韧性演习”2025年才开始施行,是将台湾传统针对民众防空的“万安”与民防的“民安”演习整合后的全新演习。台湾网络新闻“风传媒”10日报道称,“汉光41”号实兵演习宣称核心目标是追求“实战化”练兵,摒弃过去“有脚本”或“剧透”式的操演模式,考验官兵的临战应变能力。亲绿的《自由时报》称,本次“汉光”演习有多项变化,包括后备战力大提升、扩大军民合作以及“城镇韧性演习”,“这些变化,旨在全面强化台湾的整体防卫韧性”。
台湾《中国时报》称,今年“汉光41”号演习将首次验证一个后备旅完整实兵动员编成,动员兵力约2500人到3000人。此外,为配合“汉光”的“同心35”号演习,台“国防部全民防卫动员署”已寄发近2万张“后备军人教召令”。台“国防部长”顾立雄称,这次后备受召约2.2万,“规模史上最大”。往年配合“汉光”演习的后备动员,多数以连、营级为主,而今年上升到旅级。相比之下,去年仅动员1.4万人,2023年之前多为几百至几千人。报道称,“后备指挥部”已陆续编成18个县市后备旅,平时主要负责“教召”训练,战时则担负“纵深及城镇守备”及“重要目标防护”等任务,另外也负责确保关键基础设施运作。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台军今年将“持久作战”纳入想定,除“灰色地带袭扰”外,台“国防部”和“内政部”首度结合大型卖场进行避难演练。除了全台22个县市政府进行防空警报演练外,还将进行急救站、救济站的演练,并将举办3场“城镇韧性演习”,选定台北、台中、台南共9个区进行全员避难演练,届时非敏感场所都要打开大门让民众演练避难。
台湾中时新闻网披露称,台军方认为,“一旦台湾进入持久战,就可能陷入城镇作战模式,必须依赖全社会防卫才能确保整个台湾持续运作”。据了解,演习课目将包括关键基础设施遭破坏时,如何投入抢救,以维持水电等基本设施的供应;开设临时“急救站”,如何让医护及时抢救伤员;还有“救济站”等基本维生物资的补给、配送、发放等,全都纳入实兵操演。当局也首度结合连锁超市“全联福利中心”,在台湾北、中、南部指定门市举行防空疏散避难模拟演练。
有岛内媒体提到,台军这次演习将演练强化分散备援韧性与去中心化指挥,模拟通信中断或关键设施遭攻击的情况下,让台军基层部队独立执行任务。“这与以伊冲突中以色列的作战模式相呼应,以军在冲突初期即摧毁伊朗指挥中枢,迫使伊朗部队在通信受限的情况下应对。”一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对此表示,这次“汉光41”号演习重点演练的“城镇持久作战”,防守方通常需要面对通信指挥中断以及“敌众我寡”的困境,对于基层指挥官的作战意志和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但近年台军正面临基层军官和士官严重不足的困境。
针对这次的所谓“无剧本”演习,台军前海军舰长吕礼诗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演习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计划统裁”,另一种是“自由统裁”。“计划统裁”指的是“早就已经设定”,“结果一定是台军大胜,解放军大败”。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一厢情愿。真正应该做的是设定演习的场域以及演练的方法,并对命中的百分比以及战损程度进行非常科学的判断。
吕礼诗表示,“汉光”演习说是“无剧本”,想带入“自由统裁”的概念,但实际上不是,它还是一种“计划统裁”,裁判官会有自己比较主观的看法,还面临长官的压力。他举例说:“去年在屏东,台陆军部队要开赴一个营地,结果路旁竟然有幼儿园小朋友喊加油。如果是无剧本的话,为什么幼儿园会知道部队搭乘各式战甲车辆通过那个区域?”因此,他认为“无剧本”只是一种说法,不是真正的做法。“再比如,M1A2T坦克射击就是有剧本的。我没有看到它高速行进下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这是多域联合作战演习应该要做的,而它没做。”吕礼诗强调,“汉光”演习还是停留在“演戏”的层次,台军方只想要表现出战无不克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历年来出现非常多的笑话。
针对“城镇作战”,吕礼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台湾“城镇作战”形态是不存在的。他分析说:“‘城镇作战’是指双方军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挨家逐户地进行搜索或者清除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未来如果台海爆发冲突,最可能发生的其实是解放军‘海峡雷霆’军演的情况,即攻击发电厂、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以及进行电子干扰或破坏。其他都是针对军事目标。”
吕礼诗表示,从各种资料可以看出,解放军对于遵守国际人道法是有相当严肃的要求的,不会对一般百姓进行“无差别攻击”。“‘城镇作战’只是台湾的一厢情愿,解放军也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对于台湾这种高度都市化的形态来说,这只会让作战旷日费时,让美国等地区有时间进行域外干涉而已。解放军真正的选择就是用强大的火力,对于军事单位进行攻击,使其反击能力受限,或者丧失反击能力,让台当局坐上谈判桌,讨论最终的解决方案。”吕礼诗说,对解放军来说,“首战即决战”,“‘汉光’设定的‘城镇作战’,只是想做表演而已,与实际状况是脱节的”。
台湾《中国时报》10日称,“汉光41”号实兵演习9日在宜兰苏澳外海展开,模拟战时紧急出港情境。报道称,台海军168舰队“济阳”级军舰迅速启动,执行反潜演训并展开海域战备监控任务,强化东北海防的应变。台媒注意到,台“国防部”此次首度公开“中山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发的“快奇”无人攻击艇,由“光荣之星”海上测试载台搭载,配合港内航行演练,模拟水面作战,展现无人战力导入实战。
根据台“国防部”规划的演练进程,9日至11日分别模拟“中高强度灰色地带袭扰”,台海军各式舰艇完成整补后紧急出港,“海锋大队”的机动雷达及反舰导弹发射车则机动前往战术位置“待命接战”;工兵部队在易于登陆的“红色海滩”进行工事阻绝架设;台空军各飞行联队展开“战备转场”训练,F-16、IDF、“幻影2000-5”等各型主力战机从各基地起飞,机动至战力保存位置,演练分散兵力部署,巩固战时生存能力。
驻扎在基隆港的131舰队9日早没有动静,直到傍晚5时许,台海军“沱江”级巡逻舰(舷号626)接到命令紧急驶出基隆港,前往指定海域集结,随后基隆港西岸有两艘“永丰”级猎雷艇紧急出港执行任务。下午4时30分,台“国防部”下达命令,海军“海锋大队”随即出动“雄风-2”和“雄风-3”反舰导弹车,指挥车、雷达车等大批军车也陆续出动,高雄左营军港则有“成功”级军舰与“沱江”级军舰紧急出港。台湾中时新闻网称,台军方8日放风9日下午会有大型装甲车、导弹车从高雄左营海军基地开出,9日中午陆续有媒体及民众到场等候,却一直到傍晚5时都未见动静,仅有零星军用吉普车进出。
10日进入演习第二天。台湾中时新闻网称,台陆军对美采购的M1A2T坦克虽然未参与此次“汉光”演习,但经过半年换训,上午10时在新竹坑子口靶场进行坦克炮射击,赖清德与当局高层前往观看,台“国防部”同时首次采取现场网络直播方式,让民众见证所谓“地表最强坦克”,结果被不少网民批作秀。
台媒称,今年投入“汉光”演习的新式武器装备不少,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陆射“剑2”防空导弹、“陶-2B”反坦克导弹及各型无人机等。
台湾联合新闻网提及,岛内民众近日在淡水河沿岸景区看到了军方贴出的公告——将在淡水河道上实施爆破演练。文章说,淡水河口是台北防卫重心,台军方历年“汉光”演习及各项备战操演均将河道阻绝视为重要演练项目。
台南的防卫韧性演习将于16日登场。8日,“演习视同作战”指引出炉,确立“地下优于地上、室内优于室外”的原则。台南市民政局长姜淋煌称,此次演习选定善化区、东区、中西区3个行政区作为重点验证区,将验证民众实际进入防空疏散避难设施情形。因此警报发出后,人、车须配合警察及民防人员引导,依演习规定进行防空避难,不能在演习期间于室外观望徘徊,规劝后仍不配合者,将依“民防法”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新台币罚款。民众党新北市议员陈世轩称,赖清德宣布7月防空避难大稽查,却没知会地方,不相信不靠地方政府,当局有能力到各县市去稽查。他抨击赖当局,从去年“5·20”至今,看到的永远只有口号,只有意识形态。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称,台美智库普遍猜测,一旦爆发台海冲突,解放军将首先利用大规模远程火力持续打击台军主要设施。参考不久前刚结束的以伊冲突,防空火力高度密集且防御范围相对集中的以色列,对于伊朗导弹的拦截效果依然不理想。相比之下,台湾的面积更大、需要防御的范围更广,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远在伊朗导弹部队之上。而“汉光41”号演习对此准备明显不足,仅设想依靠“台湾海空主力疏散”就实现“战力保存”,根本不切实际。而丢失海空主力部队之后,台军后续演练“联合反登陆”“滨海暨滩岸战斗”等内容所需要的联合作战更无从谈起。
更讽刺的是,“汉光41”号演习实兵操演的第一天,台军开放陆军第302旅“临战训练”给媒体参访,但媒体在现场发现,当天因为大雨,相关户外训练均改在室内。
岛内网民对此讽刺不断:“下雨、天太热……台军都不打仗?”“下雨天不是正好可以看看雨中的人员、兵器、车辆、服装、饮食补给、联络等该如何处变,对战力影响的程度如何吗?”“教召兵十之八九都是眼镜兵,下雨雾蒙蒙的,怎么解决?看样子,打巷战的事,就交给老糊涂拿扫帚去拼了。”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日晚间批评称,不管当局如何装腔作势、穷兵黩武,都是不堪一击的“花架子”。他指出,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立场,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一再浪费民脂民膏,大搞“全民皆兵”,不惜将台湾民众绑上“”战车,不断升高台海紧张局势,妄图“以武谋独”“备战谋独”,只会进一步破坏台海和平稳定,葬送台湾民众安全福祉。他强调“”是绝路,统一挡不住,无论当局搞多少演练,都改变不了“”必然失败的下场,更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8日,国防部也批评称,“汉光”演习不过是当局虚张声势、自欺欺人的把戏,企图将台湾老百姓绑上“”战车,为一党之私害台毁台。
台军方称,从8日上午6时至9日上午6时,侦获解放军军机31架次,其中24架次逾越所谓“海峡中线”进入台湾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同时侦获解放军军舰7艘。
台军方学者称,过往“汉光”军演被认为“按表操课”,去年起改为采取“无剧本、无预演”方式,磨炼基层部队的临机应变能力,并检证防卫作战计划可行性。台军宣称所有课目都不事先进行预演,受测单位虽然知道某日必须执行的防卫作战课目,但具体时间、详细路径等信息,仍须等上级发布。然而去年“汉光”演习时,有眼尖民众发现各地参演部队已在演练各项课目,试图“押题”,外界质疑所谓“无剧本”已经破功。
近来,当局为“汉光”演习进行多番铺陈。赖清德日前特别录制所谓“精神战力项目教育”视频,为准备“汉光41”号演习的台军加油打气。他称,当局会持续推动各项政策,也编列和争取更多的防务预算,在今年达到GDP 3%以上的目标。6月26日,他又宣布7月为所谓的“团结月”,将通过“汉光”演习和“城镇韧性演习”展现团结意志。
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张元祥撰文称,巧合的是,赖清德6月26日宣布7月为所谓的“团结月”,7月26日就是“大罢免”的投票日。“从抗中到反中”,赖清德不仅从法理论述上切割两岸关系,更通过大幅增加防务预算、战备及军事演训,一步一步逼近、试探红线边缘。文章认为,高谈“团结月”反而凸显赖清德内心的三个混乱,包括主席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角色混乱、价值混乱以及自信混乱,“随处都可以看到赖清德‘当家’的企图,但这反而凸显赖的不自信”。
台前“立委”郭正亮认为,台湾在防卫上陷入多重困境,包括外岛与东部防御的脆弱,能源、经济与社会韧性不足等,其中能源问题相当严峻。“台湾天然气只有7到11天就用完,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战时能源供应是台湾最脆弱的环节。”他还质疑说,“有军演主官称,要训练到台湾每个士兵都会驾驭无人机,我倒要看看成果如何?”
台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称,台军最大的演习就是“汉光”,“但现在主战部队变成配角,防卫韧性变成主角,外行领导内行,最后变成事倍功半,累死三军”。他认为,所谓“防卫城镇作战模式”根本不切实际,只是为交差了事及为政治服务,甚至只是为了给“大罢免”添柴火而已。此外,解放军对台作战模式也可能是“封锁战”,这种封而不打的策略将使台湾依赖的海上生命线立即受到封控,届时台湾的能源包含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大宗物资都必须立即管制,并会迅速耗尽,战时民间工商企业都会停顿,整个社会秩序大乱。而台湾目前几乎都是火力发电,没有其他替代能源,能源迅速耗竭后,大陆“可不费吹灰之力取台,根本用不到城镇战、纵深作战、山地作战”。
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10日撰文称,自时期提出“决战境外”之后,对台海作战的想定,就是希望把战场推到台湾本岛之外,因此过去的战争想象也都假定最多只在滩岸进行决战,后来又多了“防卫固守、重层吓阻”等概念,绝不把战火引入台湾岛内。但是这几年在美军的“指导”之下,台军已经把战火引入岛内。然而,台湾的战略空间纵深有限,“在台湾岛内进行城镇作战,如何达到韧性的目的,又有多少胜算?”“如果台湾连灰色地带袭扰都顶不住,城镇作战又如何抵御得了解放军?”
台“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赵兴鹏撰文称,赖清德最近给军人开出一堆“福利支票”,绝非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时势所逼,恐黄鼠狼成分居多。文章称,“我们真的不希望战事发生在台湾,赖清德儿孙都在美国,当然不会像台湾所有孩子的母亲那样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无端变成‘炮灰’。”文章直言,赖清德在两岸关系处理方面一旦过头,“台湾成战场,死的将是台湾子弟”。
据介绍,岛内志愿役人数持续下降,其中2025年减少的预算员额(台当局各部门编入各年度总预算案的人数)全是基层部队骨干士官、上等兵和一等兵——士官减少1744人、上等兵减少4553人、一等兵减少1278人,共减少7575人,“人力流失情况集中于主战单位”。台“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警告称,台军引进的新装备、成立的新单位也会因基层干部不足,战力严重被影响,台“国防部长”顾立雄宣扬的所谓“强化实战化训练”与“建构联合作战能力”更将沦为奢谈。
台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称,在“年金改革”时一直嘲讽军人是“米虫”,造成军人社会地位低落,年轻人从军意愿不高,到现在为止,赖清德也没出面道歉。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社论称,长期贬抑台军和,用词极为不堪,但基于稳定需要和台海安全的压力,笼络军人反而成为如今的一项要务。但当局错误的路线,让台军“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错误的两岸政策,也让台海兴波、台军疲于奔命;错误的防务战略,又让台军失去战略自主、人力严重流失。此外,赖清德把军人当政治工具,以7月所谓的“团结月”为核心展开“汉光”演习和“城镇韧性演习”掩护“大罢免”,“恐成军队不可承受的负担”。
台湾联合新闻网的社论称,赖清德以“团结”为名,将台海防卫与“城镇韧性演习”变成护航“大罢免”的政治动员,不仅撕裂社会,更牺牲台军专业和台海安全。除了“黑熊学院”大卖昂贵避难包获利、抢赚“战争财”外,赖当局似乎只得意于推动全社会“韧性有成”,却看不到民众对两岸可能战争相残的忧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