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整个城市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都在同一天搬家!这曾是芝加哥一个持续了。每年5月1日(有时是10月1日),芝加哥居民会集体打包,搬离旧居。虽然这种做法导致交通混乱、市场乱象丛生,但其起源却众说纷纭。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一“大迁徙”的来龙去脉,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动因以及最终如何走向终结。
芝加哥历史博物馆展览总监保罗·杜里卡(Paul Durica)表示:“为什么每个人都想在日历年中的同一天搬家,这令人费解。”他指出,几乎所有当时的记载都承认:“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系统?它根本没有效率,让人不堪重负,而且一片混乱。”
然而,从至少1840年到1940年代后期,芝加哥人就是这么做的。这一“搬家日”通常定在5月1日,有时也会在10月1日。已故的芝加哥历史学家佩里·杜伊斯(Perry Duis)估计,在某个时期,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年都会更换住所。芝加哥并非孤例,纽约市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等地也曾有过“搬家日”的传统。
1865年,《芝加哥论坛报》曾将“搬家日”描述为“同样的盛大旧日崩溃与混乱”。报道称,城里“每辆马车都被投入使用”,街道上挤满了装载物品的马车,地毯被撕破,家具堆积如山,“哭泣的孩子,咆哮的父亲,困惑的母亲”。
杜里卡通过查阅报纸记载发现,对于5月1日这一传统的起源,解释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与季节变化有关。你正处于夏季的边缘,这很有道理。另一些人则将其与学年结束等年度事件联系起来。”
“搬家日”也与数十年来传入美国的欧洲传统息息相关。苏格兰有每年5月25日的“迁徙日”(Flitting Day)。荷兰有5月1日的“搬家日”(verhuisdag),可追溯到17世纪。英国则有5月1日的“打包日”(Pack Rag Day),仆人会在这一天收拾行李,并在招聘会上更换雇主;还有3月25日的“圣母日”(Lady Day),许多租赁协议的债务和付款都在这一天到期,与中世纪的“圣母领报节”巧合。
杜里卡总结道:“无论原因如何,到19世纪中叶,5月1日作为租赁期满的日子已经根深蒂固,那些想要搬家的人就会在那一天搬家。”
对于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背景的人来说,搬家通常是为了寻找更经济实惠、更清洁、维护更好的住所。那个时代的许多书面描述都提到了不尽如人意的居住条件,比如有虫子、异味、漏水和排水问题的出租屋。
而对于富有的芝加哥人来说,对更大舒适度和地位的追求常常促使他们参与“搬家日”。杜里卡说:“对于财力有限的人来说,搬家可能会非常紧张,因为他们把所有的财物都堆到马车上,尤其是在19世纪,而且雇佣的搬运工品行也可能存疑。但对于富裕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一种迷人的仪式。”
1865年,南北战争的结束带来了芝加哥住房需求的增加,这意味着房东可以大幅提高租金。杜里卡说,人们“已经找到新住处,却发现房东可以因此获得更多钱而违背了协议。”
相比之下,在1925年“搬家日”之前,大量新房建成,供应超过了需求。像那样有大量选择的年份对租房者来说是好事。而那些没有租出去的房东则面临着全年空置的风险。据估计,那一年有20万芝加哥人在5月1日搬家。
杜里卡指出:“真正从这种普遍混乱中受益的似乎只有搬家公司。”搬家公司可以随意收费,而无需担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人们能怎么办呢?”杜里卡说,“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人们对搬家公司感到不满,公司就干脆把他们的物品倾倒在任何地方,即使还没运到新家。”
“搬家日”在20世纪之前是分散且基本不受管制的。然而,由于这项传统普遍不受欢迎,它开始缓慢消失。
为了应对不道德的搬家公司,芝加哥市议会在1910年制定了标准的搬家费率。但杜伊斯在其著作《挑战芝加哥:应对日常生活,1837-1920》(“Challenging Chicago: Coping with Everyday Life, 1837-1920”)中写道,由于搬家业务的分散性,以及个体搬家团队私下议价,这项措施“几乎无法执行”。杜伊斯写道:“抱怨的人发现他们的物品被扔到路边。”
然而,1911年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芝加哥房地产委员会正式支持‘灵活租赁’。”这意味着租赁期不再必须是12个月,也不再必须在4月30日结束,从而打破了5月1日的垄断局面。
如今,据自助卡车租赁公司U-Haul称,芝加哥搬家卡车租赁需求最大的高峰期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和劳动节周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