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于4月23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参展,展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接近50座足球场面积)。4月23日至24日媒体日期间,各大参展商将在现场举办193场发布会,密集释放新车与技术动态。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级车展之一,上海车展已成为跨国车企与中国本土品牌同台竞技的核心舞台。本届展会覆盖燃油、纯电、插混等全动力类型车型,参展阵容涵盖大众、
界面新闻现场直击,从上千款展车中梳理出12款最值得关注的重磅新车,覆盖多个价格带与技术赛道。这些车型或代表品牌战略转型关键一步,或试图改写细分市场竞争规则,有望成为未来一年行业新的风向标。
乐道L90采用目前时兴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双Orin X芯片)搭载900V碳化硅平台并支持换电服务,CLTC续航最高可达1000公里。作为品牌首款中大型纯电SUV,新车的市场表现将相当程度上影响未来蔚来的规划。当前乐道品牌面临销量困境,L90定价若进入30至35万元区间,其空间实用性与配置差异化则有望进一步吸引家庭用户。潜在风险在于:是否造成蔚来高端车型如ES8的销量受挫。
近5.3米车长和超3.2米轴距,9X的气场毋庸置疑,前脸融合极氪家族式分体灯组与帕特农神庙式镀铬格栅配合22英寸锻造轮毂与悬浮车顶,使其设计成熟度被广泛称赞。此外,其高压架构,高续航里程及支持纯电/插混/增程模式的混动系统也被广为肯定。
等创新元素,但方正车身轮廓、平直车顶线条与劳斯莱斯库里南的高度相似性,以及前脸镀铬格栅与灯组布局的既视感,仍让外界质疑其是否真正突破模仿阶段。
出色的型面及车身比例,配合隐藏的前机盖及D柱风道使马自达EZ-60成为本次上海车展上外观最出色的新车之一。在长安增程及纯电技术支持下,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新车的动力表现。
问题仍然出现在市场认可层面——EZ-60的销量表现已经证明马自达需要在宣传上更加努力说服消费者相信其动力表现,相对紧凑的车身则让EZ-60在外观得到好评时面对同价大体量选手存在精品小车担忧。
碳纤维装饰与智能悬挂系统结合V系列运动套件,输出615马力的双电机与3秒级破百的加速性能,凯迪拉克LYRIQ-V与其余多款纯电凯迪拉克车型的亮相表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诚意。不过,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高性能电动化尝试,其动力输出仍偏保守,这使其“运动化
的边界仍显模糊。此外,诚意是否真的能够扭转市场表现并打动消费者,还有待其价格的正式公布。
奔驰CLA纯电长轴版定位中型豪华纯电轿跑,基于MMA平台打造,后排空间较标轴增加40mm。其封闭式前脸嵌入142颗可独立点亮的LED星徽,配合贯穿式灯组与溜背造型,风阻系数低至0.21。车内搭载10.25英寸仪表+14英寸中控/副驾双联屏,内置融合AI大模型的MB.OS系统,支持手势控制与AR-HUD投影。
动力方面采用800V高压架构,配备85kWh电池与碳化硅电驱系统,支持320kW超充(10分钟补能370km)。智驾系统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由Momenta提供无图端到端技术,实现全场景L2级辅助驾驶。作为奔驰首款国产纯电车型,该车以25至35万元预售价切入主流市场,但如何在特斯拉与国产新势力夹击中激活“三叉星徽
新车定位智能豪华中型轿跑,基于奥迪PPC燃油平台打造,轴距2922mm,车身尺寸达4903mm,溜背造型与无框车门延续经典设计语言。除更新至最新动力源外,其核心亮点在于成为业界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 3.0高阶智驾系统的燃油车,配备双激光雷达、11摄像头及6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城区领航辅助等L2级功能。
需注意的是,目前燃油车市场已显弱势,消费者在被高阶智驾辅助吸引的同时,也对燃油车客观存在的价格优势抱有期待。
ES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在2024年进口车市整体下滑12%的背景下逆势维稳,凭借高保值率及部分地区市场的高认可度,成为少数实现增长的日系品牌。其核心优势在于油电混动系统低故障率、保养政策及NVH表现。
随着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工厂启动建设(2027年投产纯电车型),品牌加速电动化布局。新ES仍需警惕定价策略:现款ES终端优惠较大,假设新车加入国产,但却无法建立明显价格优势,作为曾经高度依赖进口光环来支撑其溢价能力的车型,其车型光环反而可能降低。反致消费者转向新能源竞品。
新车定位中大型车,作为中德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其搭载800V高压平台与小鹏纯视觉无图智驾技术,实现高速/城市/泊车三域融通的L2++级高阶智驾能力,量产版预计2026年投产。作为完成度超90%的准量产概念车,新车整合了小鹏平台算法与大众安全验证体系,展现“德国工艺+中国速度
然而,新车需直面市场拷问:当ID. AURA与小鹏同源智驾技术相遇,消费者是否愿为合资品牌支付溢价?小鹏P7+在上市近一年后,已建立20万级智能标签,而大众在智能迭代速度与用户运营层面仍需证明其超越原生新势力的可能性。
新车或定价150至200万级,U8L以尺寸、动力及智能化配置突破挑战市场。但需直面市场拷问:当同价位可选配置集大成的仰望或品牌认知更深的欧洲竞品,消费者是否愿为“技术集大成”支付溢价?豪华车用户对品牌积淀的敏感度远高于参数堆砌。如何将技术势能转化为品牌溢价,仍需验证。